close

蔡東穎  我看生與死      

台南一中三年3班 蔡東穎

 

 

海德格說:「人是走向死亡的存有。」的確,死亡是所有靈性物體的依歸,我們的歲月一天天流逝,生命的盡頭也就一步步迫近。

小時候某次偶然的機會,我在電視節目中聽到如下的敘述:當太陽的能源燃燒殆盡,我們的星球將不再充滿孕育生命的水源,環境的驟變,讓生物大量地滅絕、地球將成為一顆死星,沉寂到永遠……。當下我嚇傻了,淚水決堤似地不停滾落,內心彷彿遭到隕石撞擊般震撼。那大概是年幼的我,初次承受到生命化滅帶來的壓力。

漸漸地,我發現恐懼死亡是人類的通病。古人云:「何不秉燭遊?」其實古人也是不得不屈服於人生有限的威脅,才發此感歎吧。在我心中有股不安隱隱地蔓延著,儘管我仍年輕,卻害怕終將到來的死亡,因為它將剝奪屬於我的一切。

然而若只是惶惶終日、逃避恐懼,只怕所謂「一切」不過是虛無,縱然被奪去了也不足為惜。王羲之說:「一死生為妄作,齊彭殤為虛誕。」固然透露他對人壽有時而盡的無奈,卻也揭示了生命自有其不可剝奪的份量,每個人的生命旅途自有其存在的價值,一味恐懼死亡,並不能讓生命旅途變得更精采、充實。自此我慢慢捨去消極的恐慌,改採正向樂觀的態度,累積自己生命的份量。

當我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捧著一本引人入勝的散文集,慵懶地度過一個灑滿陽光的午後,我感受到一下午的充實,我的人生便多了一下午的份量;與朋友出遊幾天,飽覽或壯闊或細微的景緻,便多了數日的份量;辛勤地讀了幾年書,便充實了好些年的份量。把握時光認真投入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就加重了生命的份量。

生活,就好像一日復一日、一頁又一頁地撰寫著一本標為「人生」的書,越是認真地增添這本書的內涵,越能體會人生的價值,生命也就更具份量。當告別的時刻到來,我相信自己不會再計較被奪去了多少了,因為我確信自己留下了一部紮實的巨著,將來在面對死神之時,我不會有任何遺憾、後悔。

 

101年6月24日刊於台灣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hasheng 的頭像
    whasheng

    台南專業作文──華聲文教機構

    whas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