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
德光高中一年五班 葉之筠
在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一片名為故鄉的土地,就算滄海桑田,也改變不了一個人對故鄉的記憶。
我的故鄉在臺南市安南區,我在這塊土地生活了十幾年,不曾離開超過一個月。雖然久居臺南,還是擁有著孩提時對臺南的那份憧憬。記得小時候,家的旁邊有一塊好大好大的空地,上面長滿了雜草,我還向同學們炫耀我常常到「非洲大草原」玩。同學們當然不相信,可是每當放學後,家人帶著我到那塊空地玩耍時,總覺得自己是那草原上的羚羊,自由自在地在這無邊無際的草原上奔馳,沒有天敵,沒有煩惱。當我年紀稍長,再度回到那片土地上時,它已被綠色的鐵皮給重重包圍,上面貼了張告示「博物館預定地」,當下的心情只有喜悅可言,開心地四處向大家宣布這個好消息。
這個博物館到近年才完工,當我再次回到那片土地時,眼前赫然出現一棟雄偉的建築,彷彿一頭陌生的怪獸蹲踞著,正虎視眈眈地望著我。我呆愣愣地站在那兒,試圖將它與童年的記憶重組,可惜,似乎無法達成。我張開口,想表達什麼,卻讓一股窒息感襲上身,我就像是脫水的魚,那般難耐,那般不舒服。
余光中先生曾說:「古今中外,有許多文人寫故鄉,而卻很少見外國文人憶起童年的故鄉。」原因在於我們生長的土地,常常進行都更、重劃等活動,這常常就將一整條街,一整個眷村給完全改造,而當人們憶起昔日情景時,通常只能靠一張照片,或者是腦海中的浮光掠影來回憶。而當外國文人憶起童年時,他們只需乘幾哩的車,便可回到他們童年所居住的地區。並非中國人過於依戀故鄉,而是當人們憶起從前那些年華時,卻沒有實物讓人們回味,於是便將情感化為文字,記下鄉愁。
在我十多年的人生中,可說是一路平穩,在情感及生活上皆未遭受巨大變故;然看到故鄉的轉變,總覺不知是喜悅還是憂愁。不過,無論它如何轉變,在我心中,仍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而我也依舊是穿著短褲、背心在上面奔馳、翻滾的小女孩……
102年3月3日刊登於臺灣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