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育誠       見識

臺南一中三年四班    張育誠

 

 

 

建築物的拘束,緊迫時空的壓縮,都使我們在停不下的腳步中,錯失了許多欣賞與聆聽的機會。早先,對於生活最寬闊的認知,莫過於望不見底的道路。然而,那是多麼的狹隘,在如此遼闊的世界中,那路彷彿只是一條細線,而我們卻想用它來構築世界的一切,這似乎已是以管窺天。因此,如今我認為開拓見識,就必須殺出水泥叢林的包圍。

就如同蘇轍論做文章的觀點,認為文章的氣勢必須透過行萬里路,覽萬件事才得以壯大;人生也需要許多不一樣的刺激與啟發,而透過不同元素的加入,才能使自己見識有所突破,有所深化,而更能體會萬事萬物的道理。

新興球星杜蘭特曾在受訪時,談到自己學習籃球的經驗:「我從小出身農村,小時候即因身材高大,而立志朝籃球的方向發展,在鄉下時,我幾乎是無敵手,畢竟身材優勢實在太明顯,然而,後來與父母遷到都市就讀中學時,才大開眼界,看到許多不同的籃球技巧,後來,更在歐洲旅行中,無意接觸到歐洲球員的投籃姿勢,這讓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而往後的日子裡,我變得更加全面……」。從杜蘭特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一次的搬家,一次的旅行,可以帶給這位天才型球員多大的啟發,或許現在看來,我們會認為杜蘭特早已超過了當時啟發他的這些人的水準,但不難想見,如果杜蘭特沒有開拓自己的見識,只是侷促於自己的鄉下王位,那麼,可以想見的,在今日的籃壇將會缺少一位巨星的風采。

而對於我而言,到歐洲旅行的經驗,應是目前影響我最深的事件。從小成長於台南鄉村,還記得阿公的稻田與花園,曾是我最喜歡玩耍的地方;在淡淡的花香裡追著蝴蝶,是我童年最喜歡的遊戲。但後來隨升學的腳步,來到台南市中心後,我才對生活有另一種體悟,感受到時間、空間的緊迫,這使我一開始因不自在,而常感到疲憊。然而,一年後的一趟歐洲之旅後,我的心境有了非常大的轉變。或許有人認為十三天的旅程中能帶給我的並不多,但正是因為不多,才使那些回憶更加難以忘懷。如今,只要心中的急躁將要淹沒我時,我總是想起英國草原上的一派悠閒,想起在繁星高掛的背景裡,我的靈魂展開雙手高歌,是多麼的舒服啊!回到現實後,心中的煩悶也早已逝去。

 一個人的見識將會決定一個人的生命態度,或許有時,我們自以為已窺盡世界上的一切了,但仔細想想,生活在一個小島上,我們的眼光不可能如世界般寬廣,因為我們必須無時無刻用心聆聽與觀察,體會週遭之美以彌補地域上的狹窄,如此,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添光輝與色彩。

103年3月2日刊登於中華日報

 

作品賞析

現代社會,因著週遭資訊流通便利、網路無遠弗屆的緣故,生活中往往充斥著過度快速與滿漲的資訊。也因此,有時即使生活圈幾無變動,仍時常感覺自己見多識廣,並常以自我定見,看待這個廣闊的世界,更因此忘了自己不過是浩瀚世界中的一粒微塵,若不懂得為自己開拓視野,恐怕將淪為井底之蛙了!

文章第一段及提出這樣的感慨,接續點出主旨─要開拓視野,便得跨出既有生活的舒適圈,向外探尋。接著,作者由自身對生活景物之觀察入微,引用蘇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概念,說明人生需要不同啟發與刺激,使自身得以成長。文章第三段接著以國外球星為例,說明拓展見識對一個人的影響與重要性;第四段則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開闊視野的過程中,個人所見之壯闊美景,對於平日生活繁瑣的紓解作用。文末提出自己對「見識」之看法:認為生活於小島之上的人們,更應將視野擴大,藉以彌補幅員並不寬廣的自然劣勢。

作者透過層層鋪敘,藉此堆疊出如何拓展視野的方法,認為人生需透過不同元素的加入、不同風景的衝擊、不同人群的磨合、不同城市的節奏──這一再打破原本認知範圍的過程,使自己能夠開闊眼界、敞開胸懷,擁抱世界的美好與現實的苦難。例證與事理於文中相互呼應、安排得宜,為一理性散文佳作,值得品味再三。

 賞析作家:鄭文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as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