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之歌封面18.jpg

《向陽茁壯》

                                             ──小談「閱讀」                                  

鄭文山

             《向陽茁壯》是心之歌系列專輯之十八,收錄華聲文教機構104年7月至10月份學生即席寫作刊登於報章雜誌的作品,寫作者涵蓋國小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每篇文章都流露出作者的情思,不論純真稚嫩或千迴百繞的心緒,均透過字句浮現在字裡行間。本書文章大部分是散文,散文最能顯現寫作者真實的生活層面、心情故事,而且也最能反應寫作者平素生活、閱讀的所思所感。

      今年三月中旬Google的圍棋人工智慧Alpha Go以四比一大勝南韓職棋九段高手李世石,一舉在世界職棋排名躍居第二,舉世咸認這是人工智慧(電腦)史無前例的重大突破,意義非凡。但研究計算機深度學習的專家Yoshua Bengio說:電腦在大量數據的運算上絕對勝過人類,如圍棋每一盤有10360次方的下法,電腦在這種單純上的複雜性的決定、判斷已能勝過人類,但是在判讀一句含有知、情、意的句子時,電腦就沒辦法了。我想,Yoshua Bengio說得很正確,「閱讀」後的體會牽涉到的是多麼複雜、迷離、飄忽的感受,尤其是文學性高的句子(如詩句),現階段的電腦怎麼判讀得了。不過Yoshua Bengio也說,一百年後人工智慧的發展就不可知了。

      閱讀當然是一種複雜的智力活動,包含識別、選擇、接收、理解、判讀、感受聯結或摒棄……等繁複的知情意腦部活動。透過閱讀,人類將這些信息儲存、應用於思維運作,因此得以從事語言溝通、寫作、演講、學術研究等工作。

      香港作家西西曾說:喜愛閱讀的人不斷在狩獵與垂釣;狩獵是搜索,垂釣則是等待。作家張大春所說的「唯有激發好奇,以及持續的好奇,才有可能大量、多樣的閱讀」,與西西的狩獵、搜索說不謀而合;而閱讀過後的信息儲存及應用則是垂釣、等待了。寫作,正是垂釣、等待過後的收竿之一,當然這牽涉到寫作者能否將日常生活種種、閱讀種種糅合「醱酵」加以運用。「醱酵」原是一種生物化學反應,需要原料及酶;寫作的醱酵原料是生活經驗及閱讀所得,再加入一些些想像、聯想、創意為酶,製造出一篇新鮮的文章。

      閱讀既然是寫作的原料之一,它就不應該是「寫作」課堂上的主教學,而是需要平時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而且是無目的的閱讀),才能透過恆常積累,加深自己心靈的豐厚,轉化自己心靈的質量,終至成為個人的智慧,宋儒朱熹名句:「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正是閱讀的精闢闡述。因而,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教科書當然要精熟外,能多元且廣泛地閱讀經典的「舊學」──如東西方古典文學、詩詞、哲學、歷史等經典書籍,以便開拓思考領域,強化內在的感受;另外,無時無刻吸收「新知」──如閱讀報章、雜誌、各類科普書籍、醫藥學知識、營養學知識、現代文學作品等,從各類新知的汲取中發現,進而拓展眼界,培養創意。

      其實閱讀的層面應更寬廣,不只侷限於書籍,自然風景、人文古蹟、藝術作品、繪畫、音樂、社會現象……等等皆在閱讀的範疇。若能積累、沉澱、內化種種閱讀經驗,未來「醱酵」後的東西會更醉人。我想,那是人工智慧永遠也無法企及的境界。

                                                       ──105年3月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hasheng 的頭像
    whasheng

    台南專業作文──華聲文教機構

    whas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