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
台南女中3年17班 曾欣蕾
意外,時時都有,人人都會經驗。報章雜誌常驚嘆某某某的大難不死,但往往在這大幸之中藏著的是一個人的反應能力。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因此應變過後的體悟,最是一個人獨有的生命啟發。
搭公車回家,是我每天的例行公事。
那天,我依舊與坐公車的夥伴手拉著手上車,開心地在固定的校車裡暢談學校一天發生的趣事。我們大笑著,互相調侃、嬉玩著,我的心在那個時刻整個地鬆了開來,「今天好快樂啊!」我的心滿足地微笑。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天!
校車開著開著,車上的同學們陸陸續續地下了車,而聊得忘我的我與夥伴絲毫也沒有察覺周遭的人正一個個地減少。終於,我家的站到了。與我同一站的三、四個學妹緩緩地下了車。心還離不開剛剛的愉悅的我,這才發覺最後一個下車的學妹已隨著她踩踏著階梯離開視線,我慌忙地三步併作二步衝向前。
此時,公車的門已半闔,車速也逐漸增快,望著半闔的門,心中閃過好幾個念頭:「門縫夠大吧?」、「車速還可以嗎?」……但不論結論是什麼,我跳了車。跳車的瞬間只感覺腳不是自己的,平衡感也全失,因為整個身軀失去控制地逕自滑行,順著剛剛加速的方向撲倒在地。跳了車的我馬上下意識地拍掉嵌在肉上的小石子站了起來,急忙地移向路旁,而此時的校車也驚嚇地停了下來。即使當下的我傷口多疼,對自己的行為有多麼無地自容,我還是緩緩地走向司機,詢問是否有傷口處理的藥膏。因為當下的緊急傷口處理,與事後傷口的包紮亦頗為得當,此次的意外才未在身上形成永久的傷疤。
意外過後,我不斷反省自己當下的莽撞,為何平時謹慎的自己會做出如此危險的行為?這或許就是樂極生悲的最佳印證。人往往會在極度快樂的情形下匆促地下了決定亦或做出違反自己本性的應變舉動,不僅是人,所謂「物極必反」的大自然常規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凡事不可過量,適當、適切才是中庸之道。另外,無常的概念也像個響鐘般,在事件過後敲響了我。原本的例行事,竟會在如此平凡且歡樂的一天發生了變卦,假使當時路上的機車不那麼守規矩,硬是插進狹窄的校車旁呢?我是不是會有更嚴重的災難?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即便此次意外在回憶時仍舊心有餘悸,但一次次的回憶與反省,以及意外當下自己的應變方式,我都有了深刻體悟。經驗了這一次,因為感受了生命的無常,我將更把握人生、謹慎行事!
――99.8.22刊登於中華日報
作品賞析
「應變」為本屆大學指考作文測驗題目,考驗學生敘事以及反思能力,在本文當中,作者以議論作為開頭,而後舉例自己曾經一次的意外當中下意識選擇的「應變」方式,卻導致自己受到驚嚇和傷害的回憶。
文章採取夾議夾敘的方式,先提出針對應變過後的體悟「最是一個人獨有的生命啟發」的論點,接著敘述流暢有重點,扣合論點;從事件一開始的悠閒,事件發生時的高潮,乃至於作者所採取的應變而使得自己傷痕累累的結局。起承轉合,其生動的敘事技巧,令讀者身歷其境,作者受傷過程歷歷在目。
最後,作者轉入議論文筆,反思應變之下所產生的莽撞,將文章導入更深層次的省思。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獲得思考反芻後的生命啟發,自有一番體悟,令作者更加成長。全文採敘述、議論兼具的「敘議論證」,寫出個人經歷為論據,事與理間的論證又明晰而有力,是相當優質的文章。
賞析老師:鄭文山
留言列表